Search

前幾天,女孩飄到我身旁,報告她前一天的奇遇記:「老師,我跟你說,昨天我去吃飯,看到一位阿伯,他很誇張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前幾天,女孩飄到我身旁,報告她前一天的奇遇記:「老師,我跟你說,昨天我去吃飯,看到一位阿伯,他很誇張,吃完東西,就把垃圾往地上丟.....」

女孩是呼應前幾天的社會課內容,我們其實談到塑膠微粒的影響,談到塑膠為什麼要做好資源回收的工作,即使清潔隊不收或髒汙了沒辦法收,都至少要進到垃圾的處理流程裡,而不是任意的丟棄。

女孩顯得有氣憤,我問:「那後來呢?」

女孩說:「我就一直瞪著他......但他也沒理我,後來阿伯就走掉了。」

我輕嘆一口氣:「唉,這就是教育的影響啊!阿伯那年代的成長背景,就是垃圾往地上一丟,就不關他的事了。但你們受了教育,懂了垃圾與塑膠對大地的危害,所以覺得這是不應該做的事。」

「但他也不應該丟垃圾啊!」

「這就是所謂的缺乏『公德心』,也應該說這是一種同理心不足的行為表現。他沒有覺察到他的行為,帶給他人及環境的種種不便。他所考慮到的,就只有圖自己一時方便而已。」

我下了一個結論:「很多的品德,說穿了都與同理心密切相關。缺乏品德或公德心,其實就是一種缺乏同理心的行為。」

剛好前幾天,去親子天下錄podcast,主持人羅怡君問了一個問題:「同理心為什麼重要?為什麼這世代需要教同理心?」

回答的內容是什麼,我就不暴雷了,過幾天後會出來,請密切鎖定收聽啊!(哈,自己打廣告)......但有些沒提及的,可以在這裡補上。

同理心,就是讓我們從著眼於小我的利益,轉向大我的需求望去。在這過程中,有覺察情緒的練習,有換位思考的能力,有感知他人需求的柔軟,有採取行動的實踐力。

我們常說有同理心的人會較為溫暖,那是因為他們善於傾聽,願意與他人的心靈同步。也因此,有同理心的孩子,能更體察到父母的辛勞,懂得與手足和平共處。同理心也是利他主義,能為自己與身旁的人帶來更大的幸福感。

現代我們普遍感受到孩子缺乏同理心,其實我們所感受到的是現代孩子很難與人產生真實的連結。所以,才更需要好好的教。

孩子的未來,就是一個少子化的社會。我們與其擔憂孩子的未來,倒不如好好教會孩子同理心,教他們與他人、與環境共好,如此,他們的未來生活環境才會更好。

#同理心身教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這是蘇明進/老ㄙㄨ的教育隨想紀錄區,訊息容易遺漏,聯絡請寫信至: 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